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全面深化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紧扣“向数图强”战略目标,以“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自贸港战略下软件职院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数字技术人才创新实践”为核心路径,构建起“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新生态。通过专业体系重构、校企平台共建、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该校不仅为自贸港建设输送了大量复合型数字技术人才,更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成为海南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引擎”。
作为海南省唯一以软件技术命名的高职院校,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主动融入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围绕《“技能自贸港”三年行动方案》和《海南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总体方案》,将“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自贸港战略下软件职院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数字技术人才创新实践”确立为办学核心战略。通过整合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动画与数字创意学院等二级学院资源,打造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数智+”专业集群,形成覆盖数据标注、数字创意、智慧医疗器械等前沿领域的教学体系。
在政策对接层面,该校精准把握海南自贸港“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制度优势,联合海口市政府、百度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基地等主体,创新性构建“政校企”三方协同机制。2024年成立的海南人工智能与数据产业学院,正是这一实践的标志性成果,该学院通过五方共建框架协议,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咬合,每年为海口数据标注基地定向输送超200名专业人才,直接支撑国家数据标注试点城市建设。
在产教融合实践中,该校构建起多层次校企合作生态。基础层面,与海南云珩科技、中国移动海南公司等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如动画与数字创意学院将短剧出海、游戏动漫等产业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学生参与制作的数字内容产品已实现跨境传播。进阶层面,联合百度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创新“岗位需求前置”培养模式,企业技术专家深度参与课程开发,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迭代保持同步。
平台建设方面,该校已建成空间数据应用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琼海市信创服务中心适配基地等7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特别是在数字创意领域,陵水海风小镇数字创意产业学院开创“校区+园区”办学新模式,学生直接在产业集聚区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全周期培养,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这种“把学校建在产业链上”的创新实践,使毕业生留琼就业率提升至82%,远超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该校突破传统职教框架,构建起“三维立体化”培养体系。在知识维度,开发“底层通识+中层模块+顶层项目”的课程结构,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设置“自贸港数据治理”“跨境数据标注”等特色课程模块;在能力维度,推行“1+X”证书制度与技能竞赛双轨驱动,近三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23项,其中人工智能训练师、区块链应用开发等新兴赛项获奖数居全省首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动态调整”机制的创新。通过建立企业人才需求预警系统,实时追踪省内重点产业岗位缺口,2024年新增健康大数据服务与管理、数字康养等专业,精准对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需求。这种“产业需求—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闭环反馈机制,使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度达到91%,形成“专业随产业动、教学随技术变”的良性循环。
面对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迫近,数字技术人才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实践表明,职业教育只有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大胆创新培养模式,才能真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未来,建议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维度,探索与东盟国家共建数字技术培训中心;同时加强技术转化能力建设,推动校办企业参与自贸港数字贸易规则制定。这些探索将继续夯实“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自贸港战略下软件职院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数字技术人才创新实践”的内涵,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更强劲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